EN

股价千变万化,从三方面来看,投资者关注度对股价是否有影响?

2022-06-15 09:33:35

股价波动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如果靠单一因素难以对股价产生较大波动,当我们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其关注度是否会对股价产生影响,从以下三个方面可知一二。


01

基于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个体从外界获得可选择、可识别且能引起自身关注的信息,通过从中筛选得到有效信息的认知过程。


注意力理论着重于筛选、集中、处理和分析外部信息的一系列过程。



当前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紧迫,人们见到的信息又良莠不齐、纷繁芜杂,我们无法同时兼顾所有信息,而注意力的存在有助于我们剔除无用信息,择出有用信息,之后将关注重心转移到这些内容上,从而分类整合、分析处理得出合理的决策。


注意力的运转机制遵循以下三个简单的步骤。


首先,注意力从大量新闻消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然后,注意力将借助各类有效信息进行转移。最后,注意力会重新选择有效信息聚焦并向其转移。


经过上述能够得出,注意力的核心标志是选择性。当人们被繁杂的信息包围时,有限的注意力促使我们必须选出并集中处理对自身有意义的信息,对于干扰信息可选择忽视。


注意力理论对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研究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投资主体,有限的注意力无法分配到股市中成千上万的股票,必须决策出自己感兴趣的那只股票。



而决策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转换的过程,投资者通过信息的搜集处理与传递明确目标股票并进行关注跟踪,当投资者的注意力在某只股票上时,该只股票的关注度上升,意味着该股票深受投资者喜爱,被选为投资标的的几率也更大。


此时,注意力理论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投资者会分析当下局势进行判断做出投资决策,从而造成相关股票的交易量短期内迅速提高,甚至因为“羊群效应”突出,投资者不断加入推动股价上涨,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回报。



若从长远角度考虑,股价上涨到一定水平,继续攀升将会脱离基本面的支撑,投资者在发现这一事实后便会抛售手中的股票,开启股价下跌的又一个循环,正是这种上涨和下跌造成了股市的波动性。


02

基于有效市场

有效市场的内容大致围绕以下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信息以随机、独立的形式进入市场,在新信息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价格往往不因任何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证券价格波动折射出对其有影响的各种价值信息,所以当下的价格波动无需考虑历史价格的影响。


(2)市场上不乏专业投资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不被外界评估结果左右的条件下能够凭借自身分析能力对当前交易价格做出评判。


(3)投资者能够及时有效地根据市场信息变化更新自身对价格的判断,从而充分反映价格因此受到的影响。



因为投资者对交易价格的调动不存在滞后性,再加上市场几乎也能同时对新信息作出反应,所以也就没有人能够通过这些新信息从市场中获得超额利润。


换而言之,有效市场中的股票价格常常能够充分表现出市场中已有信息变化产生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在有效市场理论中被假定为是完全理性的投资主体,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非理性情况再次出现,不会因此引起证券价格的异常波动。



有效市场理论中提到的市场是指交易无障碍、信息公开程度高、证券价格不受个别投资者影响的现实市场,并且该市场投资者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被动接受市场价格,此时任何利好消息都能使某支股票或整个市场快速上涨;任何利空消息同样也会使某支股票或整个市场迅速下跌。


金融市场上一切可以得到的信息都能够透过金融资产价格反映出来,但任何公开信息都无法为投资者带来额外收益。



有效市场理论的提出不仅为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体系夯实了理论基础,也成为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不可或缺的基石。


我们将有效市场理论运用到投资者关注度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中时,通常假定市场中有许多投资者对股票的真实价格进行研究,尝试挖掘市价与其真实价格背离的股票。


若是找到被“错误定价”的股票,他们会抛售或买入这支股票,使股票市场价格逐渐与实际价值趋同。



市场上的投资者采用各种方法迅速对关注到的信息如国内外政治局势、社会经济情况、行业发展动态、公司经营绩效及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继而输出不同的投资决策行为,高估或低估价位,但因为没有人能够操纵市场,所以不同投资者信息处理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差异就会引起股票价格的随机波动。


03

基于行为金融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行为金融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充分将行为学、心理学、认知学与金融学的研究融会贯通。



从人的视角来看待市场行为,将投资者自身因素纳入股票价格波动原因的考虑范围,强调投资者的不完全理性,从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入手,探究投资者行为对市场价格的作用机制与路径,为金融市场上的各种行为开启了新的篇章。


行为金融理论的特征包括有限理性、规避后悔、过度自信和锚定效应。行为金融理论主张股票市价不仅取决于股票的内在价值,还因投资者行为不同而有所差异,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忽略投资者的心理以及行为在作用证券价格的过程中造成的影响。



由此可得,投资者的注意力能够对投资者心理的定量研究提供补充,它作用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最终通过股市行情变化反映出来。


行为金融理论指出,人们在面对收益时是风险回避者,而面对损失时会变成风险爱好者。


换言之,在面对确定收益时,大部分人是风险回避者,但面对确定损失,人们通常转变为风险爱好者,他们更愿意追逐风险;另外,在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每个人的效用是有差异的,他们认为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因此面对损失时,投资者一般不会卖出股票,反而尝试着寻找各类信息以便提高持股信心。


目前,市场上行为投资者所占比例大大超过非标准金融投资者,前者可能输出非理性行为,并不会一直规避风险。


作为金融理论的观点中,市场中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通常来自归因偏差和证实偏见,它们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让投资者变得过度自信,这种投资行为通常会增加市场上的交易量,使价格偏离正常值波动,这也是概念板股价波动剧烈,产生较高换手率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还可能是与“从众”有关,市场行为主体会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做出相同或相似的反应,即大家所熟知的“羊群效应”。另外,该理论还认为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更喜欢持仓亏损的股票,一般不想立刻抛售止损,但是面对盈利的股票,他们通常会选择卖出。


甚至认为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会因为害怕而费尽心思去避免自己后悔,当股票已经下跌时,他们为避免产生投资再次失败的后悔心情反而更愿意持有亏损股票,宁愿告知他人产生了投资失误也不愿去抛售。



行为金融理论是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延伸与扩展,主要是借鉴决策心理的传递路径呈现出投资者决策行为影响市价的可能途径及结果。


返回

上一页:没有了!

下一页:投资人的关注点有哪些